配重块
我司是一家独资十年企业,自建工业厂房,注塑车间均引进闽台,(台中精机牌)注塑机12台,90T-200T,高精密电脑对色机,模具部引进闽台,西德等先进机械设备,本厂是一个集产品研发设计,模具制造,塑胶件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, 配重部专业生产开发; 各种灯饰配重块, 近年来,我厂以合理的价格,优质的服务,为经营理念,与广大国内外电子厂:饰品厂、钟表厂、 音响厂、 玩具厂、 服装厂、 灯饰厂、 等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由公司多年来管理经验,质量取胜为经营方针、 以欧,美,日之高质量产品;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位,精里求精进与突破, 使本公司产品在质量上更完善。
塑胶压铸的流动性:
塑胶压铸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。塑胶压铸的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。在铝合金晶合金的流动性好。
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,主要是成分、温度以及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、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颗粒,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(俗称浇注压头)的高低。
实际生产中,在合金已确定的情况下,除了强化熔炼工艺(精炼与除渣)外,还必须改善铸型工艺性(砂模透气性、金属型模具排气及温度),并在不影响铸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浇注温度,保证合金的流动性。
塑胶压铸成形条件的注意事项:
压铸机、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,缺一不可。所谓塑胶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**地加以综合运用,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、内在质量好的、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,甚至优质铸件。
材料熔融温度、压射时模具温度及熔液温度;
最后对压铸成的制品状况要进行修整才能获得完善的制件。压铸模工作温度的选择原则:
1、模具温度过低,铸件内部结构疏松,空气排出困难,难以成型;
2、模具温度过高,铸件内部结构致密,但铸件易“焊”附于模腔中,粘模不易卸出铸件。同时过高的温度会使模体本身膨胀,影响铸件尺寸精度。
3、模具温度应选择在合适的范围内,一般经试验合适后,配重块加工,恒温控制为好。压铸成形条件的注意事项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方面:
材料熔融温度、压射时模具温度及熔液温度。
配重块的发展史简介?
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~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,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,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,西汉的透光镜,都是古代配重铁的代表产品。 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、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,艺术色彩浓厚。那时的配重铁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,受陶器的影响很大。 中国在公元前513年,灯饰配重块,铸出了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—晋国铸型鼎,重约270公斤。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。配重块的出现,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。例如在15~17世纪,德、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。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,蒸汽机、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,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,配重块,配重铁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。配重块达昌系列(7张)进入20世纪,配重块的发展速度很快,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 ,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,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;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、仪表等的发展,给配重铁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。如检测手段的发展,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,并给配重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;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,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,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,环保配重块,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,指导配重铁生产。 在这一时期内开发出大量性能优越,品种丰富的新配重铁金属材料,如球墨铸铁,能焊接的可锻铸铁,**低碳不锈钢,铝铜、铝镁合金,钛基、镍基合金等,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,使铸件的适应性更为广泛。 50年代以后,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,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,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配重铁、抛丸清理等新工艺,使铸件具有很高的形状、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,配重铁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卫生也大为改善。配重铁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,经冷却凝固、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、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。配重铁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。 配重铁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,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。